对父母的深爱“不领情”,是孩子的错吗?
发布时间:2022-11-11 20:39:00 浏览量:
对父母的深爱“不领情”,是孩子的错吗?
在刚才的曼陀罗的体验当中,我产生了一些特别深刻的感想。
首先,在画这7个圆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的困难。
我当时出现的第一个感觉是,如果我内心当中怀着的是对孩子的期待,我发现期待非常难以表达,他和我心目中的期待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心目中的7个圆的形状非常规则,非常对称,非常美。可是当我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手画的时候,我画了5张失败的作品,最后的一篇仍然非常不规则,乱七八糟。
我们对孩子抱有期待,但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期待和孩子最后呈现出来的样子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或者是,我们最终往往要改变自己最初的期待。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我想把这样的思考,结合我今天的内容一起带给大家。
深爱着的父母和“不领情”的孩子
我是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我从事儿童心理咨询以及家庭教育工作有9年时间了,我自己有两个孩子。从从事心理学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怀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和刘一格老师的生命的主题不谋而合。
我觉得,孩子是可爱的小精灵。在他刚出生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那么我们究竟要在他的人生当中刻画下什么样的生命的经历,期待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将他们培养成律师、医生、小偷。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我要像华生说的这样赋予他人生,还是要看到孩子生命的内核,内心的种子,然后提供适合的阳光、空气的湿度、土壤水分等外在条件,让这颗种子生长发芽?
当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发现,也许家长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期待,最终实现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目标。
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一些家长会采取一些比较有仪式感的方式,在放学接到孩子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妈妈在想你,临睡前和孩子讨论三个话题:今天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今天有没有发生难过的事,对明天有怎样的计划和想法;有些家长会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还有些家长会定期给孩子报心理方面的培训班,参加针对青少年的工坊或体验活动。
前几天一位家长和我讲了一下孩子的情况,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这个孩子在曾经非常阳光,既长相出众,又品学兼优,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学校,属于“别人家的孩子”,是“学霸”真正的样子。
但是,在进入重点学校以后不久,孩子出现了很大的转变。比如,以前非常听话,无论父母说什么都会非常配合,很愿意去做父母安排的事。但是现在,开始强烈抗拒父母,基本上完全不愿意和父母处在一个空间里,只要回到家就会把自己的房门上锁,阻止爸爸妈妈进入。
除了冲突和物理空间上的隔离以外,孩子还对于曾经最喜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困惑。现在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进入这么好的学校。新学期进行到一半成绩下滑,开始沉迷于游戏,不想写作业,不想上学。
当家长和我谈论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用了三个疑问句: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们对孩子这么好,Ta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们?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实际上家长和我描述孩子的过程当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爱几乎到了掏心掏肺的程度。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由父母亲自照顾生活起居、陪伴、辅导作业、选择兴趣班、选择学校、设定目标和规划等等。
父母为孩子操尽了心费尽了力,孩子在前期也是非常优秀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升入重点学校后,情况和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驰。